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,其形成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,故古人说: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。但是与他脏也有关系。临床上分为有形之痰杏苏饮加减:杏仁10克,苏叶6克,荆芥6克,前胡10克,桔梗l0克,白前10克。痰色转黄,加胆星6克,连翘10克,银花12克。6.口常流稀涎者,多为脾胃阳虚证。口常流粘涎者,
一、口吐痰涎的中医诊治方法
˙△˙ 1.心下满闷,呕吐清水痰涎,胃肠中沥沥有声,饮邪停留于胃肠,为痰饮病。可选择温脾化饮,或攻下逐饮的药物辨证调理,如附子理中丸、大黄蛰虫丸等。2.胸胁饱满,咳唾引痛,咳嗽气喘指导意见:按照患者初步描述有可能是咽炎的情况,可以先尝试吃喉糖,比如金嗓利咽丸,含复方草珊瑚含片
二、口吐痰涎的中医诊治方案
中医在治疗各种痰症时使用的化痰药,就相当于“明矾”的作用,能使痰浊分解、沉积。从而去除由痰浊引起的疾病。西医对痰的认识,其实也分两种:一种是感染性的痰,如细菌、霉菌、1、中药治疗: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,在液为涎,故流涎可以从补脾气入手,增强脾固摄之力,可以用六君子汤进行治疗,功效为健脾益气、燥湿化痰,适用于脾虚无法运化水湿,积湿成痰,导致
三、口吐痰涎的中医诊治
加白芥子、杏仁泥,治内有宿痰,外感风寒者(名六安煎)。加枳实、竹茹,治痰热上扰,虚烦不寐者(名温胆汤)。加枳实、胆南星,治痰涎壅盛,胸痞咳逆者(名导痰汤)。杨士瀛在《仁斋直指方论》指出痰与饮的鉴别要点是“痰质稠黏,饮为清水。”杨氏“是痰作恙,为喘,为嗽……为忪悸;或吞酸,或短气……或疼痛,痰实主之。”的观点,开启了后世中医“百病
四、呕吐痰涎中医
控涎丹、十枣汤两方均为攻逐峻剂,比较而言,控涎逐水之力较缓、反应较轻,对正气的损害较小,因以白芥子代替芫花,故有温肺理气之功,善祛皮里膜外经络之痰饮。用量可从2克递加至6克半夏12克生姜3片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:脘腹胀满者,去白术,加厚朴9克、大腹皮9克,理气除满;呕吐清水痰涎多者,加牵牛子、白芥子各2克,研未装胶囊,每日分3次